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
任课教师: 任教学科: 幼儿心理学 任课班级:
课 题 |
第七章 幼儿的思维 第一节 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特征 |
共2课时 |
教学目的 |
知识目标:掌握思维的概念、思维的基本特征,幼儿思维发展的阶段性,幼儿思维的特点 能力目标:能够帮助根据幼儿的特点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情感目标:转变对幼儿“特殊表现”(思维发展)的观念 |
重点 |
思维的概念、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|
难 点 |
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|
教学后记 |
|
第 1、2课时
教学任务 |
第一节 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特征 |
|
|
|
重 点 |
思维的概念、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|
|
|
|
难 点 |
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|
|
|
|
课 型 |
新授课 |
教学方法 |
讲授法、小组讨论法 |
|
|
|
教 具 |
|
授课日期 |
|
|
|
|
第一节 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、思维与幼儿的心理发展 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。 二、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性 (一)直觉行动思维: (二)具体形象思维: (三)抽象逻辑思维: (四)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三、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(一)具体形象性为主,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(二)幼儿的概念、判断与推理的发展 (三)幼儿理解事物的特点
|
|
|
|
|
教学过程: 【复习】 1.想象活动的两大基本特征是( ) A、形象性和生动性 B、形象性和新颖性 C、随意性和情景性 D、创造性和情绪性 2.小朋友听老师讲《西游记》的故事,仿佛看见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情景,这是( )。 A、逻辑思维 B、创造想象 C、综合想象 D、再造想象 3.《西游记》中描写的孙悟空的形象属于( )。 A、逻辑思维 B、创造想象 C、综合想象 D、再造想象 4.( )是象征性游戏的首要心理成分。 A、想象 B、直观行动思维 C、情绪 D、感知觉 5.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?儿童最初的想象是( ) A、简单的相似联想 B、有一定的情节组合 C、能引发情绪的 D、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复活 6.有意想象在幼儿期( ) A、发展迅速 B、水平已较高 C、开始萌芽 D、已能较好地反映事物的本质 7.幼儿看见天上的云彩,说是“有个小孩在骑大马”,这是一种( ) A、注意 B、感觉 C、想象 D、知觉 8.依据想象活动是否具有( ),想象可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。 A、客观性 B、目的性 C、概括性 D、直观性 9.梦是一种奇怪的心理现象,属于想象的一种,是( ) A、创造想象 B、再造想象 C、有意想象 D、无意想象 10.由于( )的作用,幼儿虽然知道想象与现实不符,仍迷恋于想象的过程。 A、动机 B、需要 C、情绪 D、记忆 11.说幼儿想象具有再造性,是从( )来说的。 A、想象发生 B、想象过程 C、想象目的 D、想象内容 12.幼儿在活动中主要依靠( ) A、无意想象 B、创造想象 C、有意想象 D、再造想象 13.想象主要处理的信息,是以( )形式呈现在人们头脑中的表征。 A、抽象 B、概括 C、间接 D、直观 14.儿童最初的创造想象是( ) A、无意的自由联想 B、随意的自由联想 C、愿望性想象D、情境性想象 15.幼儿( )所形成的新形象,不仅可以是过去未曾感知过的,还可以是现实中不存在甚至不可能有的形象。A、想象B、印象C、感觉D、知觉 16.人总是根据自己的现实生活和感觉经验,即已形成的( )进行想象的。因此,想像是客观的反映。A、感觉B、知觉C、表象D、记忆 17.在同一桌上绘画的幼儿,有想像的主题往往雷同,这说明幼儿想象的特点是( )A、想象无预定目的,由外界刺激引起B、想像的主题不稳定,想象方向随外界刺激变化而变化C、想象的内容零散,无系统性D、以想像的过程为满足,没有目的性。 18.关于幼儿想象的说法,不正确的是( ) A、想像容易受自身情绪的影响,也容易受别人情绪的影响B、想象容易受自身情绪的影响,不受别人情绪的影响C、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,实质上是自由联想D、不要求意志努力,意识水平低,是幼儿想像的典型形式。 19.一个女孩看到“夏景”说:“小姐姐坐在河边,天热,她想洗澡,她还想洗脸,因为脸上淌汗。”这个小女孩的想像是( ) A、经验性想像 B、情绪性想像 C、愿望性想像 D、拟人性想像 20.一个小女孩听爸爸说这次出国回来要给她买电动火车,于是,她到幼儿园对小伙伴说:“我爸爸从国外给我带回一个电动火车,可好玩了。”这是小孩( )的表现。A、记忆B、知觉C、想像 D、撒谎 【导入】 春晓 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,花落知多少
为什么看到地湿,就知道昨晚下雨了? 思维 新授: 第七章 幼儿的思维 第一节 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、 思维与幼儿的心理发展 1.基本概念
地湿、花落——得知下雨 间接性
只要地湿、花落,就会下雨 概括性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。
(1)思维与感知觉
|
|
|
|
|
|
区别 |
联系 |
|
|
|
|
|
反映方式 |
反映对象 |
性质 |
感知觉是基础,感性认识材料必须思维加工 |
|
|
|
|
感知觉 |
直接 |
外部特征 外部联系 |
感性认识 |
|
思维 |
间接概括 |
本质特征 规律联系 |
理性认识 |
|
(1) 思维与语言
思维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。
思维是借助于语言来实现的。
语言也离不开思维。
2.思维的特点
(1)概括性
思维所反映的是一类事物的共性和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
(2)间接性
举例:
“正月十五云遮月,八月十五雪打灯”
“早霞不出门,晚霞行千里”
“蚂蚁搬家,天要下雨”
分析:
幼儿看到蚂蚁搬家,这是感知过程,是对蚂蚁 搬家的直接反映,但同时幼儿由此知道天快要下雨了,这是幼儿由看见蚂蚁搬家而推想出来的。——间接性
因为幼儿过去多次有过这样的感性经验:每当蚂蚁搬家,天很快就要下雨。久而久之,“蚂蚁搬家”和“天要下雨”两件事就连接起来,以后再看到蚂蚁搬家,他就可以利用这种概括化了的经验,去间接推知大雨将到。——概括性
(二)思维在幼儿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中的作用
阅读自学
1.思维是幼儿生活活动的基础
2.幼儿的思维发展标志着幼儿认识水平的提高
3.思维的产生和发展促进幼儿情感、意志和社会性的发展
二、儿童思维发生的阶段性
人的思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,逐渐由低级到高级,由具体到抽象而形成发展起来的。
1.直觉行动思维
是指依靠对物体的直接感知和动作进行的思维-----思维的最低级形式。
婴儿的思维是典型的直觉行动思维.
【案例分析】分析以下案例,归纳学前儿童直观行动思维的特点。
(1)澡盆里婴儿的戏水动作,只有当置身于澡盆里面的时候,才会发生。当离开澡盆的时候,这种动作就停止了,而且也很难在没有澡盆的时候复现。如何看待这一现象?
(2)儿童作画常常事先没有目的,即先做后想,或者边做边想,只有画出来之后才知道画的是什么。如何看待这一现象?
(3)幼儿打人的动作,常常没有控制,即使是大人,不小心被一个幼儿打几下的时候也可能会觉得很痛,甚至难以忍受。如何看待这一现象?
总结特征
(1)思维依赖于一定的情境
(2)直观行动思维离不开儿童自身的行动
2.具体形象思维:
定义: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进行的思维。从三岁左右开始,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发展起来,是幼儿期典型的思维方式。
举例: 2+3=5
3.抽象逻辑思维:
定义:指运用概念、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。
幼儿阶段——抽象思维的萌芽
举例:幼儿喜欢提问是抽象思维发展的表现
(1)他们遇到什么事情都喜欢追根究底,问个“为什么”,比如:“螃蟹为什么横着爬,人为什么直着走?”“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不 会掉下来?”“小蝌蚪为什么变成了青蛙?”
(2)有的幼儿知道“见到女的叫阿姨,男的叫叔叔伯伯”。
(3)看电视时,可以说出好人、坏人,这时已经知道好在哪里,坏在哪里,还会用各种理由来说明。
(4)懂得了“5”、“8”这些数字可以是任何事物的数目,“5”既可以是5个苹果,也可以是 5张桌子或5把椅子。
三、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
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,抽象逻辑性开始发展
1. 幼儿初期的思维仍具有一定的直观行动性
幼儿初期,即3岁左右,思维仍保留很大的直观行动性。
他们的思维活动离不开对事物的直接感知,并依赖于其自身的行动。
这时期幼儿的思维依赖于一定的情境。在娃娃家中,如果老师只给幼儿提供娃娃,那么他们就会反复地抱着娃娃玩;如果老师又给他们提供了娃娃的衣服,还有小碗、小勺和小杯等物品,那么他们就不仅会给娃娃穿衣,还给娃娃喂饭喂水。
2.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
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:
(1)具体性
(2)形象性
(3)经验性
(4)拟人性
(5)表面性
(6)固定性
看书自学,说说下列案例反映幼儿思维的什么特点?
1.女儿说想有个弟弟,已经说过好多次了,她问的多了,我就认真地告诉她,国家只让生一个孩子,不允许有两个。女儿特别疑惑的问我,国家能看见吗?我讲了一番道理后补充一句说,是有政策不允许。女儿立即又问,政策是谁呢,是老师
吗?......
2.“为什么会有黑夜呢?”“晚上太阳要休息。”
3.幼儿常常把动物也当成人,甚至觉得没有生命的物体也会说、会动、会想,是他们的同类。他们常和“娃娃”说话,跟小椅子“再见”。
练习:
选择
(1)幼儿容易掌握代表实际东西的概念,如“小汽车”、“飞机”等,不容易掌握比较抽象的概念如“交通工具”反映出幼儿的思维具有( )特点
A.表面性 B.具体性 C.形象性 D.固定性
(2)幼儿常常“好心办坏事”,如:将小鸡埋在沙土里,浇水。这是幼儿思维的( )所致。
A.固定性 B.片面性 C.具体性 D.经验性
(3)爷爷总是长着白胡子,奶奶总是花白头发的,反映幼儿的思维具有( )特点。
A.固定性 B.形象性 C.具体性 D.经验性
(4)下图是幼儿判断守恒的实验,说明思维具有()特点
A.固定性 B.表面性 C.具体性 D.经验性
(5)“月亮为什么有时胖,有时瘦呢?”“它有时听妈妈的话,好好吃饭;有时淘气,不好好吃饭。”反映幼儿的思维具有( )特点
A.固定性 B.形象性 C.具体性 D.经验性
(6)幼儿难以理解“反话”说明幼儿思维具有()特点
A.固定性 B.表面性 C.具体性 D.经验性
(7)两个小朋友在抢一个玩具,成人拿出一个同样的玩具,让他们各玩一个,幼儿往往一时转不过来,谁都要原来那一个。 反映幼儿思维( )特点
A.表面性 B.具体性 C.形象性 D.固定性
说说下列案例反映幼儿思维的什么特点?
(1)女儿说想有个弟弟,已经说过好多次了,她问得多了,我就认真地告诉她,国家只让生一个孩子,不允许有两个。女儿特别疑惑地问我,国家能看见吗?我讲了一番道理后补充一句说,是有政策不允许。女儿立即又问,政策是谁呢,是老师吗?......
(2)“为什么会有黑夜呢?”“晚上太阳要休息。”
(3)幼儿常常把动物也当成人,甚至觉得没有生命的物体也会说、会动、会想,是他们的同类。他们常和“娃娃”说话,跟小椅子“再见”。
3. 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
幼儿初期,由于思维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局限,只能认识事
物的外部特征。但到了幼儿晚期,不少幼儿开始能够对事物的一些本质特征进行初步的认识。
(二)幼儿的概念、判断与推理的发展
1.幼儿对概念的掌握
鞋子、帽子、电视、汽车
日常的、具体的,有关熟悉的物体和动作的
幼儿初期——直指型
如问幼儿“什么是狗?”,他就会指着画上的或玩具说“这是狗!”
幼儿中期——列举型
幼儿对上面的问题就会回答:“狗有四条腿,还长着毛呢!看见小花猫就汪汪叫。”
幼儿晚期——功用型
“狗是看门的”,“狗还可以帮人打猎”,“狗也是动物”,“狼狗最厉害”
2.幼儿对事物判断、推理的特点
观看视频【幼儿推理判断的发展】,思考幼儿判断、推理的特点?
(1)幼儿对事物的判断、推理往往不合逻辑。
(2)把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之间的表面现象或事物之间偶然的外部联系,作为判断事物的依据。
(3)以自身的生活经验作为判断、推理的依据。
(三)幼儿理解事物的特点
阅读自学:
1.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常是孤立的,不能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。
年龄越小的幼儿,这个特点表现越明显。如让幼儿看一幅图,幼儿初期的孩子常常看到的只是个别的人或物。
2.幼儿对事物的理解主要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
如幼儿在听故事时,常需要有图形或实物来辅助,或者依靠生动的语言引起头脑中的事物形象来帮助理解。
3.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,不能理解事物的内部
4.从以下二个案例中分析幼儿理解事物的特点
(1)在给小班儿童讲完《孔融让梨》的故事后,问孩
子们:“孔融为什么让梨?”不少儿童回答:“因为
他小,吃不完大的。”
(2)上课时,小班一个小朋友歪歪斜斜地坐着,老师
批评说:“你们看,××坐的姿势多好!”老师一说
完,其他小朋友都学着他的样子坐起来。
【小结】
【强调】幼儿园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。
【作业】
简述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。
选择题形式复习更锻炼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
《春晓》中蕴含思维内容 教师分析
结合春晓分析思维概念
图表方式学习
简单分析
借助民俗谚语分析
阅读自学
案例分析
结合幼儿实际案例分析
教师分析后举例
教师分析
学生做练习
举例分析
结合视频分析
阅读自学 学生回答问题
|
|
|
|
|
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