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学过程: 【复习】 1.幼儿初期,幼儿所掌握的实物概念主要是熟悉的事物。给物体下定义多属____。幼儿中期已能掌握事物某些较突出的特征,给物体下定义多属_____。幼儿晚期幼儿初步掌握某一实物的较为本质特征,给物体下定义多为_____。 2.幼儿对事物判断、推理的特点? 3.幼儿理解事物的特点? 4.幼儿园为什么要坚持正面教育,成人为什么不要对幼儿说反话?
【导入】
牧童遥指杏花孙——遥指:咬着手指头说 【新授】 第七章 幼儿的思维 第二节 幼儿的思维与幼儿的活动 一、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特征与幼儿的活动 (一)幼儿思维概括能力的发展主要处于形象概括的水平。 1.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 举例: “儿子”就是指像自己一样大的小孩子,而不包括长着胡子的叔叔等。 2.概括的特征很多是外部的、非本质的 举例: 幼儿对人、马和虎的概括是根据外表特征进行的。他们 的理由是,人、马、虎都有身子,有头,有脚等。 3.概括不准确 幼儿概括不准确主要表现:(1)概括的内涵不精确,只反映事物的表面特征(2)概括的外延不适当,往往有过宽或过窄 举例:姐姐仅指有辫子的人 车仅指自己的玩具车 (二)教师做法 幼儿不易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,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应该理解幼儿的概括能力的发展特点,尽可能为幼儿提供易于理解的概念,在实际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概括能力。 二、问题情境与幼儿思维的发展 思考:你觉得以下问题能引发6岁幼儿的思考吗? 1.2大还是1大? 2.什么是质数? 问题情境:指那些在幼儿的生活和活动中能激发幼儿提出问题的情境。(问题难易度) “最近发展区”——“跳一跳,可以摘桃子” 三、幼儿的提问与幼儿的思维 从3、4岁开始,幼儿经常会问“是什么?”或“为什么?”的问题,好奇、爱问是幼儿思维活动的具体表现。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:“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。” 如何对待幼儿的提问? 1.鼓励幼儿提问,幼儿提问后在第一时间给予表扬。 2.正确对待幼儿的提问,既不要因嫌麻烦而置之不理,也不要给出答案。 3.在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后,教师要进行总结、强化。 【案例分析】 一天喝豆浆时,幼儿发现所发的饼干与往常不一样,有说饼干的形状像月牙,有的说饼干有桔子味……他们边吃饼干,边议论纷纷,一时间教室失去了往日的宁静。老师不耐烦地说:“跟你们说,不该讲话的时候不要讲,谁再讲就不给他吃! ” 分析教师的做法是否正确?为什么?在下列情形下教师应如何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四、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与幼儿的活动 (一)幼儿初期思维的直观行动性与幼儿的活动 幼儿初期思维特点仍带有一定的直观行动性 讨论:在组织幼儿活动时教师应如何做呢? 1.要为幼儿提供大量可以直接感知的玩具与活动材料。 2.为幼儿提供活动与操作的条件与机会。 3.在活动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较多形象可爱的玩教具,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向具体形象思维水平过度,并提高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。
4.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对事物的认识兴趣。组织丰富的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思考问题。
(二)具体形象思维与幼儿的活动 具体形象性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。因此,在组织幼儿活动时一定要以此为基本出发点。这是幼儿园开展各种活动的前提。 1.要通过各种活动丰富幼儿的表象 要重视幼儿在各种活动中所积累起来的感性经验,使幼儿能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。 2.幼儿园开展的活动要坚持直观性原则 幼儿的思维特点决定了教师在为幼儿提供活动时要尽可能具体、形象、直观化,要重视玩教具的鲜明、形象、生动性。 五、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思维 (一)通过观察,对具体事物进行分析综合 分析综合是思维的基本操作过程。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不同的部分或不同的特征,分别加以思考的过程。综合是在头脑中把各个不同的部分或不同的特征结合起来,组成整体来思考的过程。 如:评三好学生、曹冲称象、观察小兔等。 (二)通过操作,对具体事物进行比较、分类 比较是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,确定它们异同点的思维过程。 分类是在头脑中根据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,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。 幼儿对物体比较能力发展的特点表现为: 1.幼儿初期还不善于找出物体之间相应的部分。 如,比较两幅图中的两个孩子。幼儿初期的儿童还不会找相应的部分,如对两个孩子的帽子进行比较,对两个孩子手里拿着的东西进行比较等等。他们会说“这个小朋友戴着帽子,那个小朋友的手上拿着枪”。幼儿中期、晚期能够逐渐找出物体的相应部分。 2.幼儿先学会找物体的不同处,后学会找物体的相同处,最后学会找物体的相似处。 问:这些兔子一样吗? 有没有一样的地方呢?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