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  |  加入收藏
学前精品课程
 网站首页 | 申报材料 | 教师队伍 | 课程介绍 | 教学大纲 | 教案 | 练习题 | 多媒体课件 | 教学成果 | 科学研究 | 教学录像 | 学习工具箱 
  课程公告  
 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>>教案>>正文
 
第十章 幼儿的个性 1
2016-12-26 09:43  

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

任课教师:         任教学科: 幼儿心理学 任课班级:            

第十章  幼儿的个性     第一节 个性的形成、

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发展        第三节    需要的发展

2课时

教学目

知识目标:掌握个性、自我意识、需要的概念

能力目标:根据幼儿自我意识、需要的特点分析幼儿各种心理问题和

心理现象。

情感目标:激发学生学习幼儿个性知识的兴趣,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

个性、自我意识、需要的概念

 

根据幼儿自我意识、需要的特点分析幼儿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现象。

教学后

     

 1 课时

教学任务

 第一节 个性的形成

   

个性的概念

   

个性的概念

   

新授课

教学方法

讲授法、小组讨论法

   

授课日期

第一节      个性的形成

 个性:较稳定的、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个性调控系统(自我意识)

         个性动力系统

个性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个性倾向性:需要、动机

         个性心理特征    能力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气质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性格

 

教学过程:

【复习】

1.情绪、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

(    )、(     )、(       )和(      )。

2.新生入园,班里有一个孩子哭,其他孩子也会莫名其妙地跟着哭,是因为幼儿的情感具有(     )。

3.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特征是什么?

【导入】京剧脸谱:红脸张飞、白脸曹操、蓝脸窦尔敦、黑脸包公——不同的脸谱,代表不同的个性

【新授】

第二节        个性的形成

一、什么是个性

1.定义: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、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。

2.个性的结构:广义的个性心理结构,包含下列五种成分:

(1)个性倾向性。表明人对周围环境的态度,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成分,包括需要、动机、兴趣、理想、信念、世界观等。

(2)个性心理特征。包括气质、性格、能力等,这些特征最突出表现出人的心理的个别差异。

(3)自我意识。包括自我认识、自我评价、自我调节,是个性心理结构中的控制系统。

(4)心理过程。包括感知、记忆、思维、想象以及情感等。

(5)心理状态。包括注意、激情、心境等,是心理活动的背景。

3.个性的基本特征

分析《西游记》中主人公的个性特点

分析一:四个主人公各具特点,每人的性格、气质、行事风格完全不同,

分析二:孙悟空冲动、正直、毛毛躁躁,不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,任何事情都如此。

分析三:孙悟空不是偶尔表现出自己的毛躁,而是一直都如此。

分析四:个性与他的身份、责任有很大关系

(1)个性的独特性。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,但不排除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(比如同一民族、同一性别、同一年龄的人)

(2)个性的整体性。各个成分相互影响、依存,从一个人行为的一个方面往往可以看到他的个性,这就是个性整体性的具体表现。

(3)个性的稳定性。个人的偶然的行为不能代表他真正的个性。

(4)个性的社会性。人的个性的本质方面是由人的社会关系决定的。宏观环境是指一个人的民族、国家、所处的时代及其社会生活条件和社会风气,微观环境主要是指家庭、学校及生活、工作环境。对于幼儿来说,影响其个性发展的主要是家庭和幼儿园。

二、幼儿期是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

1.幼儿期儿童的各种心理现象开始表现齐全,儿童心理的各个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,开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主观世界

感知、记忆、想象、思维、情绪情感发展;自我意识发展;性格发展;需要兴趣发展          完整发展

2.心理活动独特性形成,儿童间的个别差异日益明显,并渐趋稳定

(三岁看大,七岁看老)

举例:有的幼儿擅长运动,有的幼儿擅长歌唱

3.心理活动的积极能动性开始形成

三、幼儿个性发展对人生发展的意义

【案例分析】

小组讨论:根据案例分析,幼儿个性发展对人生发展具有什么意义?

一个初中二年级的女生,平时经常偷同学们的好看的笔,是她没有笔用吗?不!她的笔比谁的都多,一捆一捆的放在家里。就是因为喜欢,她才去偷。在很小的时候,她想要什么,父母就给什么,在她的心目中,只要她想要,什么都应该是她的。

总结:良好的个性,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。

由京剧脸谱导入个性

结构图分析个性结构

分析《西游记》中人物个性,总结个性特点

理论分析

举例分析

小组讨论

自由发表建议

第 2课时

教学任务

 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发展

重    点

自我意识的定义、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

难    点

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

课    型

新授课

教学方法

讲授法、小组讨论法

教    具

授课日期

第二节   自我意识的发展

           定义:自己对自己的意识

自我意识  自我意识发生:“我”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自我评价发展特点

幼儿自我意识的特点     自我体验发展特点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自我控制发展特点

教学过程:

【复习】

1.个性的定义?

2.个性的结构?

3.个性的特征?

4.幼儿个性发展的特点?

【导入】

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层创办了一所学校,门口树立一个大牌子——你了解你自己吗?

 同学们,你了解你自己吗?你能正确评价自己吗?

【新授】

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发展

自啃脚丫的Baby

一、什么是自我意识

概念: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的认识,它区别于其他心理现象,把认识的目光转向了自己,自己既是认识者,又是被认识者。

特征:

分离感——自我意识发展的初级阶段

稳定的同一感——自我意识发展的最终目的(青年期)

二、婴儿自我意识的发生

(一)不同年龄段自我意识的发展

1.新生儿不具有自我意识。自我意识的最初发生是在婴儿期

2.一岁前的儿童全然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,更不能分辨主客体的区别。他们经常摆弄自己的手指,并把它们放进嘴里吮吸,但并不知道手指是自己身体一部分,而把它们当作玩具。

3.一岁左右的婴儿,才开始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加以区别,意识到自己的手指与脚趾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,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态。  

自我意识的产生是以儿童动作的发展为前提的。通过动作,1岁左右的孩子开始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,开始知道自己和物体的关系,认识自己的存在和自己的力量,产生自信心。

(二)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。        

二岁以后的儿童,在语言学习中掌握了物主代词“我的”和人称代词“我”,由此实现了自我意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,即从把自己看作是客体转变为把自己当作主体来认识。这标志着他们真正的自我意识的出现。

【实验】

心理学家做了这样的实验:婴儿熟睡时,往婴儿的鼻子上抹上胭脂,婴儿醒来后,让他照镜子,结果发现:有些15个月大的婴儿会看着镜子,摸自己那抹了胭脂的鼻子;但大部分婴儿要在21个月以后才出现这种行为。由此,心理学家得出结论,婴儿的自我意识,大约在1岁8个月左右时形成。

三、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

观看视频 《自我意识的敏感期》,讨论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:

(一)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主要特点

1.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

案例:

晚饭后,爸爸兴致勃勃地教小天下围棋,小天老是听不懂爸爸的讲解,爸爸急了,训斥他:“你怎么这么笨呀!”小天抬起头来,一脸困惑:“爸爸,昨天你还夸我聪明,今天又骂我笨,我到底是聪明还是笨啊?”

丁丁觉得自己很了不起,因为老师夸他最能干,手工做得又快又好。一天吃过晚饭后,妈妈说:“手工做得好,收拾碗筷可不一定能做好。”丁丁一听急了,非要收拾,笨手笨脚地弄了半天后,妈妈问他:“你觉得你做得好吗?”丁丁摇了摇头。妈妈又说:“所以,你还有很多不懂不会的,需要学习。”丁丁认真地点了点头

总结:

(1)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

(2)自我评价具有笼统性、片面性和表面性

【启示】

家长是孩子的第一面镜子——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行为要一致

让孩子成为自己的镜子——教会孩子学着正视自己

(二)自我体验的发展

受暗示性:成人的暗示对幼儿自我体验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。

年龄越小,表现越明显。

【启示】积极暗示,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,并逐渐学会体谅

他人的心情。

(三)自我控制的发展

表现 :独立性、坚持性和自制力的发展

3岁,闹独立,自己来

   

【小结】

   我们的态度决定了幼儿自己对自己的态度,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,应该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。

【作业】

 1.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

【导入】

自有人类社会以来,人们每天吃饭、穿衣、睡觉、劳动、娱乐,年复一年、日益一日地进行各种活动,究竟是什么原因?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需要

【新授】

一、什么是需要

(一)定义

    饿了吃饭     机体产生不平衡         需要

  需要是个体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,即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的要求或自身的要求下,产生的对于一定客观现实的反映,是个体对其存在与发展条件的欲求的心理倾向,是个体活动的内在动力。

 (二)需要的种类结构

  生理需要——安全需要——社会需要(被尊重的需要、友谊的需要、成就的需要)

  (三)需要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

  例如:一个未来的幼儿教师有着强烈的责任感,希望做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,她就会产生好好学习幼儿心理学的需要。因为做一个幼儿教师,如果不懂得幼儿特点,就无法和孩子沟通,也无法了解孩子,无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。在这种需要的推动下,她就会认真学习,同时在日常生活中,注意观察孩子们的特点,将所学理论应用到实际。

  二、幼儿需要的发展特点

(一)开始形成多层次、多维度的整体结构。

幼儿的需要中,既有生理与安全需要,也有了交往、游戏、尊重、学习等社会性需要形式,并且各种水平也在提高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幼儿需要结构模式

层次

生理与物质生活

安全与保障

交往与友爱

游戏活动

求知活动

尊重与自尊

利他行为

1

吃喝睡等

人身安全

母爱

游戏

听讲故事

信任、自尊

劳动

2

智力玩具

躲避羞辱

友情

文娱活动

学习文化知识

求成

助人

(二)优势需要有所发展

1.3-6岁,不同年龄儿童需要的排序都在发生变化

2.从5岁开始,儿童的社会行需要迅速发展

3.6岁时,儿童希望得到尊重的需要强烈,同时对友情的需要开始发生。

【练习】

观看视频《小人国》,分析视频中的幼儿表现出哪些需要?

【小结】

 家长和教师重视和尊重幼儿的需要

【作业】

1.幼儿需要发展的特点?

2.需要的定义

由故事导入

结合图片分析自我意识定义

教师讲解特征

重点分析自我意识的发生

实验分析

根据视频分析特点

举例分析

提高学生职业素颜

语言导入

运用生活实例分析定义

举例说明

结合图标讲解

分析视频,训练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

关闭窗口
 
 

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 

地址:河北省唐山市滦县老城学府路三号

电话:0315-7312929  邮编:063700
ICP备案号:冀ICP备05007481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