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  |  加入收藏
学前精品课程
 网站首页 | 申报材料 | 教师队伍 | 课程介绍 | 教学大纲 | 教案 | 练习题 | 多媒体课件 | 教学成果 | 科学研究 | 教学录像 | 学习工具箱 
  课程公告  
 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>>教案>>正文
 
第十一章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2
2016-12-26 09:47  

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

任课教师:         任教学科: 幼儿心理学 任课班级: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三节 幼儿性别行为的发展  

第四节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  第五节 攻击性的发展

共3 课时

教学目

知识目标:掌握性别角色的定义,领会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的特点。

能力目标:掌握社会性行为的概念,了解形成亲社会行为和攻击性行为的因素。

情感目标:了解学前期独生子女社会性的发展的特点

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特点,社会性行为的概念

 

男女双性化与教育

教学后

     

  12 课时

教学任务

第三节 幼儿性别行为的发展

第四节亲社会行为的发展

   

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特点     亲社会行为的概念

   

男女双性化与教育

   

新授课

教学方法

讲授法、小组讨论法

   

授课日期

第三节 幼儿性别行为的发展

一、性别差异

二、性别角色与性别行为

三、幼儿性别行为的发展

第四节    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

一、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形成

二、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特点

 

教学过程:

【导入】

 为什么男孩儿喜欢运动性游戏,喜欢车等男性化玩具

 为什么女孩儿喜欢安静型游戏,喜欢娃娃等女性化玩具

【新授】

第三节 幼儿性别行为的发展

一、性别差异

1.身体、动作和感觉的发展方面

女:身体、神经;男:肌肉、肺、心

2.认知发展方面

女:语言;男:空间

3.社会性和情绪性发展方面

男:攻击行为,对成人指导更为多样化

4.特殊发展方面

男孩儿容易出现学习问题、阅读困难、言语缺陷、情绪问题。

二、性别角色与性别行为

  性别角色:是指作为一个有特定性别的人在社会中的适当的行为的总和。

(一)幼儿性别角色认识的发展

1.知道自己的性别,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(2-3岁)

幼儿对他人的性别认识是从2岁开始的,但这时还不能准确说出自己是女孩还是男孩。大约到2岁半到3岁左右,绝大多数孩子能准确说出自己的性别,同时,有了一些性别角色的初步知识,如女孩要玩娃娃,男孩要玩汽车等。

  2.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(3-4岁)

能明确分辩自己的性别,并对性别角色的知识逐渐增多,如男孩和女孩在穿衣服和游戏、玩具方面的不同等,但这个时期的孩子能接受各种与性别不符的行为偏差,如认为男孩穿裙子也很好。

  3.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(5-7)

开始认识到一些与性别有关的心理因素,如男孩要胆大、勇敢等,但对性别角色的认识也表现出刻板性,如一个男孩玩娃娃会遭到同性别孩子的反对等。

三、幼儿性别行为发展的阶段与特点

  1.性别行为的产生(2岁左右)

例如,通常男孩在所有玩具中更喜欢卡车和小汽车,而女孩则更喜欢玩具娃娃或柔软的玩具。幼儿对同性别玩伴的偏好也出现得很早,2岁的女孩表现出更喜欢与其他女孩玩,而不喜欢跟男孩玩。2岁的女孩对父母或其他成人的要求有更多的遵从,而男孩对父母的要求的反应则更趋于多样化。

 2.幼儿性别行为的发展(3-6、7岁)

 (1)游戏活动兴趣方面的差异。

男孩更喜欢有汽车参与的运动性、竞赛性游戏,女孩则更喜欢过家家的角色游戏。

 (2)选择同伴及同伴相互作用方面的差异。幼儿选择同性别伙伴的倾向日益明显。

男孩之间更多打闹,为玩具争斗,大声叫喊,发笑;女孩则很少有身体上的接触,更多通过规则协调。

 (3)个性和社会性方面的差异。

在所有文化中,女孩早在3岁时就对照看比她们小的婴儿感兴趣,6岁男孩的好奇心和情绪稳定性优于女孩,6岁女孩对人与物的关心优于男孩。

四、影响幼儿性别角色行为的因素

1.生物因素对幼儿性别行为有一定的影响。生物因素主要是性激素(荷尔蒙),研究发现,在胎儿期雄性激素过多的女孩,在抚养过程中虽然按女孩来养,但仍然具有典型的假小子的特征。她们喜欢消耗较多精力的体育活动,在幼儿期也不喜欢玩娃娃。

2.父母的行为对幼儿性别角色和行为起着引导、被模仿和强化的作用。

(1)父母是孩子性别行为的引导者。如孩子出生后,大多数父母对孩子房间的布置、玩具的选择、衣服的式样与着色的安排等,都是根据孩子的性别决定的,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,父母就更加明显地用男孩或女孩的行为模式来约束自己的孩子,如男孩就应该勇敢、像个男子汉,女孩则应该温柔、文静等。

(2)父母是孩子的性别行为的模仿对象。

五、男女双性化与教育

男女双性化,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。一些研究表明:高水平的智力成就是同糅合两性品质的男女双性化相联系的。因此,在幼儿早期开始就要进行无性别歧视的幼儿教育,不过分强调性别差异,适当淡化幼儿的性别角色和行为,对形成男女双性化性格是有利的。

第四节    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

一、幼儿社会行为的形成

下述行为是亲社会行为吗?

1.给侍应生较多的小费以期留下较好的印象

2.慈善捐款200元

3.有人落水,某人跳下去救人

4.解放军战士抗洪抢险

定义: 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其他个体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。

表现:分享、合作、谦让、援助等。

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。

亲社会行为        道德认识、道德体验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移情

道德情感        同情心、羞愧感

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的形成是在从别人的角度考虑(移情)的基础上,产生情感反应(同情),进而产生安慰、援助等行为

(二)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影响因素

1.社会生活环境。包括社会文化的影响和电视媒介的影响。

2.幼儿日常的生活环境。家庭的影响和同伴相互作用。

3.移情。移情指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。移情是导致亲社会行为的最根本的、内在的因素。

二、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特点

(一)亲社会行为的发生

出现时间:出生后的第一年

举例:

1.如对他人的困难表示或作出哭泣的反应。

(小蜗牛的故事)

2.1岁半的儿童中将玩具出示或递给不同的成人(母亲、父亲或陌生人)是很常见的行为。

(二)分享行为的发展

1.幼儿的均分观念占主导地位

(1)4~5岁时分享观念增强,不会均分到会均分。

(2)5~6岁时分享水平最高,慷慨行为的增多。

2.幼儿的分享水平受分享物品数量的影响。

均等—均分;一件—慷慨;递增—下降

3.人手一份有多余时,将多余的那份分给需要的幼儿,非需要的幼儿则不被重视。

4.当分享对象不同时,幼儿的分享反应也不同

5.食物:均分大于慷慨;玩具:慷慨大于均分

(三)亲社会行为的个别差异

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需要适当的引导和教育。

【作业】

1.(     )是儿童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与体格发展.认知发展共同构成儿童发展的三大方面。

A.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 B.兴趣的发展

C.同伴关系的发展    D.社会性发展

2.(     )是指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关系。

A.广义的亲子关系      B.狭义的亲子关系

C.有差别的社会性关系  D.无差别的社会性关系

3.幼儿能知道自己的性别,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一般在(   )。

A.1-2岁    B.2-3岁  C.3-4岁  D.4岁以后

4.儿童性别角色认识的发展的(   )的特点是: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。

5.孩子认为“男孩穿裙子也很好”,这里反映的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特点是(  )。

A.知道自己性别,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

B.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

C.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

D.无法判断,因为这是每一阶段都可能出现的问题

6.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第三阶段特点是(   )

A.开始知道自己的性别   B.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

C.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   D.较灵活地认识性别角色

7.一般不会影响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是(   )

A.社会生活环境    B.儿童日常的生活环境

C.移情           D.遗传基因

8.(     ),称为移情。

A.从他人角度来考虑问题   B.帮助他人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

C.与同伴协同完成某一活动D.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先满足对方

9.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是(   )

A.与生俱来的   B.由遗传素质决定的

C.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形成的

D.在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的

10.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是(   )

A.亲子关系的发展   B.同伴关系的发展

C.性别角色的发展   D.亲社会行为的发展

11.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(  )

A.榜样           B.强化

C.父母的惩罚   D.挫折

12.亲子关系通常被分为三种类型:民主型.专制型和(   )

A.放任型B.溺爱型  C.保护型D.包办型

13.“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”,这一观点强调的是人的(  )

A.社会性B.自然性C.共同性D.差异性

14.下列哪一项是最好的依恋类型(   )

A.回避型B.安全型C.反抗型D.迟钝型

15.幼儿之间绝大多数的社会性交往是在(   )中发生的。

A.游戏情境 B.语言情境 C.社会情境 D.家庭情境

提问导入

激发兴趣

教师讲解

举例分析

举例分析

举例分析

讲授法

结合实例分析概念

图示分析法

(举例、讲授法)

案例分析验证知识点

实例分析

第 3 课时

教学任务

第五节 攻击性的发展

重    点

幼儿攻击性行为发展特点  

难    点

幼儿攻击性行为发展特点

课    型

新授课

教学方法

讲授法、小组讨论法

教    具

授课日期

第五节   攻击性的发展

一、幼儿攻击性行为发展的特点

1.为了玩具和其他物品而争吵、打架。

2.身体的攻击,而非言语的攻击

3.性别差异

二、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

1.父母的惩罚

2.榜样

3.强化

4.挫折

 

教学过程:

【导入】

观看视频《幼儿园》思考:

幼儿攻击性行为发展有什么特点

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有哪些因素?

【新授】

        第五节   攻击性的发展

一、幼儿攻击性行为发展的特点

1.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,主要表现为为了玩具和其他物品而争吵、打架。

2.幼儿更多依靠身体的攻击,而不是言语的攻击

3.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。

二、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

(一)父母的惩罚。

因为父母的惩罚本身就又给幼儿树立了攻击性行为的榜样。

(二)大众传播媒介(榜样)。

电视、电影人物的经历会使许多幼儿将武力视为解决人际冲突的有效有段。

(三)强化。

在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时,父母或教师不加制止或听之任之,就等于强化了幼儿的侵犯行为。

(四)挫折。

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。挫折是人在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,使自己的目的不能实现,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。一个受挫折的幼儿很可能比一个心满意足的幼儿更具攻击性。对幼儿来说,家长或教师的不公正是挫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【案例分析】分析案例中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

有一次,我在客厅和人说话,糖糖好几次粘过来都被妈妈推开了:“乖,妈妈和阿姨有事情要说,糖糖可以到院子里和小朋友们玩去。看,那么多的小朋友在院子里玩啊!”不一会儿,糖糖把皮皮打哭了,我不得不中断谈话,跑出来安慰皮皮,批评糖糖。我刚坐下,糖糖又把芸芸弄哭了。他不断攻击小朋友们,我不得不送走客人,简直是糟透了。

巍巍很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奥特曼的游戏。巍巍举起塑料“宝剑”向小伙伴儿鹏鹏挥过去,嘴里嚷着“我是奥特曼,我的宝剑最厉害。”鹏鹏立即举起“激光炮”反击。“我是变形金刚!”刚开始,两人只是“武器”上的交锋,但很快便拳脚相向,扭打到一块儿了……

【作业】

  通过以下两个案例的比较,你觉得哪位家长的做得提倡?为什么?两种不同的做法对儿童的社会性行为有什么影响?

案例1 炎热的夏天,一家四口开着家庭小轿车出去游玩。在回家的路上,一对4岁左右的双胞胎男孩觉得口渴了,父亲将车停了下来,给他们买了一大杯雪碧。当两个孩子与父亲一起捧着饮料时,爸爸问两个孩子:“应该先给谁喝呢?”“妈妈。”两个孩子异口同声地回答。于是,妈妈蹲下来先喝了一口,喝完后,妈妈问:“再给谁喝呢?”“爸爸。”两个孩子又一起说。于是爸爸也喝了一口,爸爸喝完后,两个孩子你一口我一口高高兴兴地喝了起来。

案例2 妈妈带着2岁的冬冬上菜市场买菜,在讨价还价中与买菜的阿姨争执起来,由于双方不甘示弱,逐渐由争执变为推搡,冬冬在妈妈的怀里吓得全身发抖。年轻的妈妈为了争个输赢,将冬冬放在地上,双方扭成一团,相互撕打起来,冬冬站在旁边大哭起来。周围的人们逐渐围了过来,才将双方拉开。  

结合视频分析定义和特点

举例分析

案例分析

关闭窗口
 
 

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 

地址:河北省唐山市滦县老城学府路三号

电话:0315-7312929  邮编:063700
ICP备案号:冀ICP备05007481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