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学过程: 【导入】 为什么男孩儿喜欢运动性游戏,喜欢车等男性化玩具 为什么女孩儿喜欢安静型游戏,喜欢娃娃等女性化玩具 【新授】 第三节 幼儿性别行为的发展 一、性别差异 1.身体、动作和感觉的发展方面 女:身体、神经;男:肌肉、肺、心 2.认知发展方面 女:语言;男:空间 3.社会性和情绪性发展方面 男:攻击行为,对成人指导更为多样化 4.特殊发展方面 男孩儿容易出现学习问题、阅读困难、言语缺陷、情绪问题。 二、性别角色与性别行为 性别角色:是指作为一个有特定性别的人在社会中的适当的行为的总和。 (一)幼儿性别角色认识的发展 1.知道自己的性别,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(2-3岁) 幼儿对他人的性别认识是从2岁开始的,但这时还不能准确说出自己是女孩还是男孩。大约到2岁半到3岁左右,绝大多数孩子能准确说出自己的性别,同时,有了一些性别角色的初步知识,如女孩要玩娃娃,男孩要玩汽车等。 2.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(3-4岁) 能明确分辩自己的性别,并对性别角色的知识逐渐增多,如男孩和女孩在穿衣服和游戏、玩具方面的不同等,但这个时期的孩子能接受各种与性别不符的行为偏差,如认为男孩穿裙子也很好。 3.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(5-7) 开始认识到一些与性别有关的心理因素,如男孩要胆大、勇敢等,但对性别角色的认识也表现出刻板性,如一个男孩玩娃娃会遭到同性别孩子的反对等。 三、幼儿性别行为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1.性别行为的产生(2岁左右) 例如,通常男孩在所有玩具中更喜欢卡车和小汽车,而女孩则更喜欢玩具娃娃或柔软的玩具。幼儿对同性别玩伴的偏好也出现得很早,2岁的女孩表现出更喜欢与其他女孩玩,而不喜欢跟男孩玩。2岁的女孩对父母或其他成人的要求有更多的遵从,而男孩对父母的要求的反应则更趋于多样化。 2.幼儿性别行为的发展(3-6、7岁) (1)游戏活动兴趣方面的差异。 男孩更喜欢有汽车参与的运动性、竞赛性游戏,女孩则更喜欢过家家的角色游戏。 (2)选择同伴及同伴相互作用方面的差异。幼儿选择同性别伙伴的倾向日益明显。 男孩之间更多打闹,为玩具争斗,大声叫喊,发笑;女孩则很少有身体上的接触,更多通过规则协调。 (3)个性和社会性方面的差异。 在所有文化中,女孩早在3岁时就对照看比她们小的婴儿感兴趣,6岁男孩的好奇心和情绪稳定性优于女孩,6岁女孩对人与物的关心优于男孩。 四、影响幼儿性别角色行为的因素 1.生物因素对幼儿性别行为有一定的影响。生物因素主要是性激素(荷尔蒙),研究发现,在胎儿期雄性激素过多的女孩,在抚养过程中虽然按女孩来养,但仍然具有典型的假小子的特征。她们喜欢消耗较多精力的体育活动,在幼儿期也不喜欢玩娃娃。 2.父母的行为对幼儿性别角色和行为起着引导、被模仿和强化的作用。 (1)父母是孩子性别行为的引导者。如孩子出生后,大多数父母对孩子房间的布置、玩具的选择、衣服的式样与着色的安排等,都是根据孩子的性别决定的,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,父母就更加明显地用男孩或女孩的行为模式来约束自己的孩子,如男孩就应该勇敢、像个男子汉,女孩则应该温柔、文静等。 (2)父母是孩子的性别行为的模仿对象。 五、男女双性化与教育 男女双性化,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。一些研究表明:高水平的智力成就是同糅合两性品质的男女双性化相联系的。因此,在幼儿早期开始就要进行无性别歧视的幼儿教育,不过分强调性别差异,适当淡化幼儿的性别角色和行为,对形成男女双性化性格是有利的。 第四节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一、幼儿社会行为的形成 下述行为是亲社会行为吗? 1.给侍应生较多的小费以期留下较好的印象 2.慈善捐款200元 3.有人落水,某人跳下去救人 4.解放军战士抗洪抢险 定义: 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其他个体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。 表现:分享、合作、谦让、援助等。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。
亲社会行为 道德认识、道德体验
移情
道德情感 同情心、羞愧感 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的形成是在从别人的角度考虑(移情)的基础上,产生情感反应(同情),进而产生安慰、援助等行为 (二)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影响因素 1.社会生活环境。包括社会文化的影响和电视媒介的影响。 2.幼儿日常的生活环境。家庭的影响和同伴相互作用。 3.移情。移情指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。移情是导致亲社会行为的最根本的、内在的因素。 二、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特点 (一)亲社会行为的发生 出现时间:出生后的第一年 举例: 1.如对他人的困难表示或作出哭泣的反应。 (小蜗牛的故事) 2.1岁半的儿童中将玩具出示或递给不同的成人(母亲、父亲或陌生人)是很常见的行为。 (二)分享行为的发展 1.幼儿的均分观念占主导地位 (1)4~5岁时分享观念增强,不会均分到会均分。 (2)5~6岁时分享水平最高,慷慨行为的增多。 2.幼儿的分享水平受分享物品数量的影响。 均等—均分;一件—慷慨;递增—下降 3.人手一份有多余时,将多余的那份分给需要的幼儿,非需要的幼儿则不被重视。 4.当分享对象不同时,幼儿的分享反应也不同 5.食物:均分大于慷慨;玩具:慷慨大于均分 (三)亲社会行为的个别差异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需要适当的引导和教育。 【作业】 1.( )是儿童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与体格发展.认知发展共同构成儿童发展的三大方面。 A.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B.兴趣的发展 C.同伴关系的发展 D.社会性发展 2.( )是指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关系。 A.广义的亲子关系 B.狭义的亲子关系 C.有差别的社会性关系 D.无差别的社会性关系 3.幼儿能知道自己的性别,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一般在( )。 A.1-2岁 B.2-3岁 C.3-4岁 D.4岁以后 4.儿童性别角色认识的发展的( )的特点是: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。 5.孩子认为“男孩穿裙子也很好”,这里反映的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特点是( )。 A.知道自己性别,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 B.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 C.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 D.无法判断,因为这是每一阶段都可能出现的问题 6.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第三阶段特点是( ) A.开始知道自己的性别 B.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 C.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 D.较灵活地认识性别角色 7.一般不会影响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是( ) A.社会生活环境 B.儿童日常的生活环境 C.移情 D.遗传基因 8.( ),称为移情。 A.从他人角度来考虑问题 B.帮助他人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 C.与同伴协同完成某一活动D.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先满足对方 9.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是( ) A.与生俱来的 B.由遗传素质决定的 C.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形成的 D.在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的 10.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是( ) A.亲子关系的发展 B.同伴关系的发展 C.性别角色的发展 D.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11.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( ) A.榜样 B.强化 C.父母的惩罚 D.挫折 12.亲子关系通常被分为三种类型:民主型.专制型和( ) A.放任型B.溺爱型 C.保护型D.包办型 13.“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”,这一观点强调的是人的( ) A.社会性B.自然性C.共同性D.差异性 14.下列哪一项是最好的依恋类型( ) A.回避型B.安全型C.反抗型D.迟钝型 15.幼儿之间绝大多数的社会性交往是在( )中发生的。 A.游戏情境 B.语言情境 C.社会情境 D.家庭情境
|